想出国读研?先感受在英国学习交互设计的体验!
很多设计师就业两三年后,都感觉自己遇到了瓶颈,想出国系统地学习一下交互设计。今天雨涵同学将自己在英国约克大学的经历分享出来,包括英国有哪些人机交互的学校/和谁一起上课/上什么课/与国内的区别等等,干货不少,想出国的建议阅读。
我为什么出国?
先交代一下我的背景:
从小学开始学画画的根正苗红的艺术生,本科学的是工业设计系。以拥有自己的个人网站为目标开始学习前端开发(develop),然后是后台开发,在社团、比赛、外包、实习中各种实践,慢慢忘记个人网站的事情。
遇到瓶颈:我做的设计缺乏标准和可持续提升的方法(method),出国读研,因为不想花太长时间,所以去了英国。
△ 稍稍偏题,这是我曾经给自己设计的个人网站,到现在都没有做出来……(里面的画都是我画的)
英国的人机交互有什么学校
交互设计(Design)其实在西方分为两个方向:设计院校里的和国内类似,偏向绘图和实践,但主流的学术院校里的交互设计课程都是理论学术方向,全称人机交互(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HCI),我所学的正式此类。
这个网址里筛选除了英国提供人机交互课程的大学(里面好像漏了剑桥),并按学校排名(Ranking)排序:Hotcoursesabroad
为了方便大家,我摘选前几名:
University of Cambridge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University of ManchesterUniversity of St AndrewsUniversity of YorkUniversity of BirminghamUniversity of Nortingham
我所有学的就是约克大学(University of York),虽然不是顶尖,但是凭我当年烂到掉渣的英语水平(作为美术生已经很不容易),又不想多学一年英语……这已经是能达到硬指标的最好学校了。各位如果雅思能达到6.5分以上,建议还是去前几名,最好是大城市。
到现在我也认为没有必要浪费一年时间学英语就为了上更好的学校,学的好不好主要在于方法和自己。老师的水平都很高,他们之间的差距还影响不到我(当时)那种等级的菜鸟。
△ ?下面这张图是约克大学的标志建筑(Architecture),这里最大的特征是到处是禽类(水鸟、鸭子、天鹅……)和鸟屎
和谁一起上课
听说这门课以前是在心理学院,后来才搬到计算机学院,所以系主任是心理学出身,一个面目和善的老奶奶,除此之外也有数学出身和计算机出身的老师。虽然老师们的背景不同,但后来研究的方向都是人机交互,只是运用的研究方法各有风格。
这些老师真的是专门搞学术研究,顺便教一下课的。师生关系不想国内那么亲密,但也不会出现榨取学生劳动力、阿谀奉承、拉关系的情况。
学生的背景反倒不像老师那么五花八门,大部分都是纯粹的计算(calculate )机背景,而且以前端背景为主。虽然也有心理学这种不太一样的,但像我这样的艺术出身仅此一家(你看我是不是学得好辛苦 T T)。
跟很多其它专业一样,英国排名不错的学校里,只要不是太文艺的课程,班上一小半都是中国学生。除此之外有四个马来西亚的(都不是华人),两个印度的、一个越南的、一个土耳其的、一个墨西哥的……总之亚洲人占绝大部分,欧洲人不超过三个。
几乎只有咱们这一片的亚洲学生没有工作经验(experience),是一路升学读过来的,其它的学生大多是工作后才来读研。
也许有人想问,原来中国有这么多人去国外学人机交互,怎么之前从没听过呢?事实(Fact)是这样的,我的中国同学大部分以前都没有听过人机交互是做什么的,在国内也从未接触过交互设计,大部分是来计算机学院,选了一个比较特别的课程,经此而已。不过大家回国后也大多走上了交互设计的道路啦。
上什么课
课程介绍都可以在网上查到,我这里主要总结一下学习了哪方面知识(Knowledge)。
心理学基础
人机交互是从心理学诞生的,尤其我们系主任又有心理学背景(background),所以课程一开始就从认知心理学开始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会学一些认知模型(model)、心理现象和著名实验,但主要是关注的是有哪些研究(research)方向(记忆、压力、沉浸、注意(attention)力等),目的是让你能够发现自己刚兴趣的领域,或是在以后遇到问题时,能够知道从哪个方向寻求答案(例如,在网上搜的时候用什么关键词,这个很重要好嘛)。
研究方法
主要是如何定量和定性两种实验研究(research)方法,并结合文献完成一项研究。这是对我帮助最大的课程,因为不论什么领域,都可以用这两种方式解决。其实做分组对比之类的实验方法我们从初中开始学习,但是竟然到现在大部分人都一次没用过。
设计流程
其实做一个设计(Design)不需要保证设计流程有多完整,毕竟大家都是结果导向,外行也不清楚设计有什么流程。而且一个团队、一个设计师,能够积累总结出自己的流程。不过知道国际上公认的标准总是好事,说不定其中的哪个步骤就能够解决自己长期面临的问题。
对我的帮助
对交互(each other)设计的认知,这也许是我的设计方法与国内大部分设计师所不一样的地方。
我在留学之前,看到的交互(each other)设计是这样的:
不停强调从用户的角度(angle)考虑(consider)问题从网上看几条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设计(Design)理念紧跟最新的设计趋势画好看的界面
我在留学之后,看到的人机交互是这样的:
已经研究(research)了半个世纪,但还未稳固的学术领域(domain)用心理学发现问题,用数学证明问题,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界面只是人类与计算机交流方式之一从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远远不够,只有和用户对话、让用户参与测试,才能真正为用户而设计一两句话的理念证明和解释不了任何东西,只有实验研究才能给出确切的建议每一个设计趋势背后都有连贯的原始驱动(Driver),如果在不知道为什么的情况(Condition)下就去追赶潮流,没有意义也很容易东施效颦大公司提出的设计理念都是用来包装(packaging)自身品牌形象的,千万不要当做设计宝典
工作方式
英文里有一句话:“Don’t work hard, work smart”。
并没有刻意为之,但我发现严格按照流程、有方法有依据地做设计,的确能够为我省下不少力气。UI设计学习UI设计师的涉及范围包括高级网页设计、移动应用界面设计,是目前中国信息产业中最为抢手的人才之一。我现在也不太担心自己沦为上级的画图员、或是与外行争论不修了。
英文世界
互联网上大部分信息都是英文了,其次是中文,所以只要解锁这两门语言,就能够接触到网上绝大部分信息了。
很多学术研究(research),尤其是偏门的那些,只能找到英文资料。例如我写交互(each other)方面的文章涉及(to involve)到一些细分领域,就只能找到英文资料。并且英文的学术,才是真正的学术啊,不多说了……
可惜看电影还是需要字幕,除非是生活类。
生活方式
习惯自己做菜做甜点、习惯运动、习惯上外网、习惯了文化差异、开始写博客(最开始真的使用英文写的,写了十多篇然后放弃了)……
写出来不多,但是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 ?二手自行车
△ ?滑翔社
对我的坏处
坏处不少,并且到目前为止表面看来,好处并没有超过坏处,期待以后能够慢慢改善。
错过时机
我本来是随着互联网浪潮随波逐流,在好的时间随波逐流就能都好的地方,但是读研后形势急转直下,很多机会都一去不复返了。
其次国内互联网公司的校招计划紧跟国内时间,一点不留余地,所以大批留学(Study abroad)生就被遗漏了。UI视觉设计一个软件产品在编码之前需要做的就是交互设计,并且确立交互模型,交互规范。三是用户测试/研究,这里所谓的“测试”,其目标恰在于测试交互设计的合理性及图形设计的美观性,主要通过以目标用户问卷的形式衡量UI设计的合理性。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测试研究,UI设计的好坏只能凭借设计师的经验或者领导的审美来评判,这样就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因为数量实在不多,而且平均水平也没有特别很高,所以也没人注意。
从发展机遇来看,读研还不如不读。所以如果你一条路走得很顺,就不要像我这样去作了。以后工作几年,有的什么别的想法和机遇,再出国也不迟。如果到时候就不想出国了,就说明那时也不需要了。
更加迷茫
我原本是随波逐流,大染缸是什么颜色,我就是什么颜色,只是我比一般的设计(Design)师懂些代码而已。移动端UI设计设计从工作内容上来说分为3大类别,即研究工具,研究人与界面的关系,研究人。 与之相应, UI设计师的职能大体包括三方面:一是图形设计,即传统意义上的“美工”。可是留学后,我的在专业上的想法和手段,都和大环境较远,想要融入并不容易。让我放弃新的颜色,我也不愿。
好在偶尔还有人来鼓掌,让我继续走下去,非常感谢各位的捧场。
总结
出去看看总是好的,但是,也许还是再等等吧。